智慧城市的目的是让城市成为一个连续、高效、整合、开放的生态系统,交通作为城市的“命脉”,自然成为了智慧城市落地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正是构建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路灯杆、智能信号灯……这些智能设施的应用,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智能基础设施出现在街头,为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未来我们考虑基础设施这一块加入更多的智慧城市管理元素,像公交车站现在用的一些电子站牌,搭载摄像头监测公交车站的整体人流运转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下一步跟未来灯杆上的5G联合,而且以后跟物联网搭载之后会实现很强大的城市管理的功能。
智慧城市的目的是让城市成为一个连续、高效、整合、开放的生态系统,交通作为城市的“命脉”,自然成为了智慧城市落地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正是构建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昌博士说:
智慧移动互联交通网络在城市当中应用,其实就是要把我们日常很难充分采集的数据进行采集,把我们车辆的出行信息进行更有效的搜集和进行串联,基于这种数据的基础,才可以形成城市交通的有效的管理、有效的运转,那么就需要这些智能基础设施的配合。
第一个问题就是法律法规问题,因为要在城市当中大规模布局这样的智慧交通网络,其实涉及到的是很多公权力的约束、信息使用、监管等一系列的综合法律规范问题,在这个方面来讲的话,我们还处在摸索状态。
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么大的一个交通设施总体的规划,总体的投入产出比的评估需要科学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城市所所长黎明认为,目前的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建立起一个动态的模式和机制。肯定是在一个起步阶段。智慧基础设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里会越来越重要。现在这个体系要慢慢的做调整,把它作为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放进去。那在设计的环节里要考虑就不只是传统的结构可靠安全,寿命长,我们加了这个智慧要素以后要便于它维护,因此整套体系都要在前置环节里去处理了。
黎明说,一定要立足于城市的自身发展需求。用于交通方面的很多智能基础设施,要真的是符合需求的发展、遵循技术的发展跟经济发展要相适应。如果超越了现在的需求,那其实不一定要那么快的布局。
智能基础设施的大量应用,让智慧城市在硬件建设方面不断进步。但是,如何把这些智能设施所获取的大量数据整合起来,进一步通过大数据的作用来促进智慧城市发展,还需要在软件方面不断努力。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研究室主任程世东指出,目前,还面临着如何打通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将收集的信息数据如何更好的充分融合利用的问题。这些年也装了很多的摄像头、监控设备等等,也建立了各种交通控制中心,总体上来讲我们也获取了大量的信息数据,也对我们的交通管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是从未来的角度讲,不管是政府也好,还是企业也好,现在掌握很多的数据,但是没有把这个数据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数据的整合、数据的利用,我觉得这是需要去重点推进的。